3月6日上午,新华区文体中心一楼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内,来自新华区各界的妇女代表、三八红旗手、各界劳动模范齐聚一堂,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她们统一换装,身着一袭汉服,或典雅清新、长风玉立,或锦衣华裳、飘逸灵动,展示出文化之美、女性之美、非遗之美,用这一传统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这一主题为“传承非遗文化 体验汉服之美”活动由新华区总工会联合新华区妇联共同举办,由新华区“手艺人”巾帼志愿服务队负责人、石家庄市非遗传承人娟子老师进行技术指导。

“汉服,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正名为‘华夏衣冠’,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10时30分许,一袭汉服的娟子老师为大家讲解了3700年的汉服历史和汉服中的非遗元素,如服饰中的刺绣,配饰中的团扇、步摇等。

讲解完毕,台下,一个个身着汉服的“小姐姐”早已跃跃欲试,在展馆手工老师的指导下,她们开始学习制作汉服配饰团扇和步摇。
新华区三八红旗手、水源街小学的班主任老师赵璐璐和李思瑶选做的是团扇,“团扇看似简单,但制作起来并不容易,最难的就是这个宋锦包边,讲究匀称和平滑之美。你瞧,这是我俩制作的,还不错吧?”体验完团扇制作过程后,两位老师萌生出一个想法,计划把中国博大精深的非遗文化带进课堂,“我们计划利用课后辅导时间让孩子们也体验非遗文化,在实操过程中,让孩子们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赵璐璐优雅地手摇团扇,浅浅一笑。

在另一侧的步摇制作区,社区居民李鹏茹带着小女儿正在津津有味地体验制作中国古代的传统首饰。只见,她拿起一个蝴蝶造型的金属片,用一根铜线串起晶莹剔透的珠子,在蝴蝶的镂空翅膀上,上下穿梭,再配以流苏坠子,很快,一个晶莹璀璨的步摇,就制作完成了。“妈妈,这就是步摇呀!它好美,让我戴戴!”小女儿奶声奶气地夸赞道。
“举办本次活动一方面是为了传承非遗文化。今年区妇联根据自己的特色组建了五支巾帼志愿服务队,其中手艺人队就是通过到社区、学校、企业等组织各类志愿活动,来传承非遗文化。另一方面,在三八节即将到来之际,也是送给各战线的女性代表一份节日礼物,让她们在忙碌工作之余,用文化来陶冶情操,放松心情,为更好地投入工作积蓄能量。”新华区妇联主席张晓说道。
当天活动的高潮就是大家在形体老师的指导下着汉服走秀,并在屏风、古琴的映衬下,定格下一张张美丽的照片。“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非遗类体验活动,特别棒!现场不仅看到了中国古代传统服饰之美,也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心!”宋谊深还向记者展示了她女儿利用业余时间制作的步摇作品。
80后娟子是本次活动的技术指导,也是“手艺人”巾帼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今天的活动拉开了我们志愿服务的序幕,今年我们还将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企业,更好地推广非遗文化,让越来越多的人体验非遗之美。”
记者│郭莉萍?
编辑│陶陶
审核│李彦水 冯金莲